欢迎访问北京卫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官方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今天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栏目直通车
热点新闻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 蝇类
        时间:2021-04-02   点击:803
        我国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挑战,以习近
        时间:2020-05-16   点击:783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时间:2020-04-30   点击:747
        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
        时间:2020-04-30   点击:743
        病媒生物感染病原体采样规程鼠类
        时间:2019-06-11   点击:740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 鼠类 蚊虫 蝇类
        时间:2020-08-14   点击:735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农业植...
        时间:2021-04-22   点击:724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时间:2020-04-30   点击:711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热点关注
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
发布时间:2022-08-17    浏览次数:365

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强调
在经济稳定恢复中承担经济大省应有责任
保市场主体 稳就业稳物价保障基本民生

<p

新华社深圳8月16日电 8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深圳主持召开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分析经济形势,对做好下一步经济工作提出要求。

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和广东省长王伟中发了言,江苏省长许昆林、浙江省长王浩、山东省长周乃翔、河南省长王凯、四川省长黄强通过视频发言。


8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深圳主持召开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分析经济形势,对做好下一步经济工作提出要求。新华社记者 刘彬 摄

李克强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各部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有力应对二季度经济遇到的超预期冲击,6月份扭转了前两个月主要经济指标负增长的局面,经济运行企稳回升。7月份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但仍有小幅波动。势要起而不可落。当前正处于经济回稳最吃劲的节点,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坚持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深入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针对新情况合理加大宏观政策力度,推进改革开放,着力稳就业稳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扎实保障基本民生。

李克强说,6个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占全国的45%,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顶梁柱”。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发挥稳经济关键支撑作用。落实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挖掘自身政策潜力,保市场主体激发活力,保障物流主干道、微循环畅通,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稳经济也是稳财源。6省里4个沿海省在地方对中央财政净上缴中贡献超过6成,要完成财政上缴任务。中央财政对地方转移支付已基本下达,各省要坚持政府过紧日子,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保持财政收支平衡,加大财力下沉,保障基层“三保”尤其是保基本民生支出、保基层工资发放。

李克强说,市场主体稳,经济和就业才能稳。6省市场主体数量占全国4成以上,贡献了40%以上的就业。要结合实际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帮助他们恢复活力,在吸纳就业上继续当好“主角”,努力稳定本地和外来务工人员就业。需求不振是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经济大省人口多,要多想办法促消费,扩大汽车等大宗消费,支持住房刚性和改善性需求。当前地方专项债余额尚未达到债务限额,要依法盘活债务限额空间,并用好已发行的地方专项债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符合条件项目越多的地方得到的资金要越多。各地要加快成熟项目建设,在三季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带动有效投资和相应消费。

李克强说,经济大省之所以有今天的发展成就,根本动力在改革开放。要继续在改革上勇于探索,深化“放管服”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开放是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6省进出口和利用外资都接近全国的6成,要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实现互利共赢。

肖捷参加。


下一条:习近平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上一条:孙春兰在海南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北京卫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2018-2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10108MA01QEAG2B     联系电话:400-806-5675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2021010765号-1      政策指导文件:人社部发〔2017〕68号文件